淡马锡年度报告 2021

资产管护者

美好世界的承诺

我们投入淡马锡信托基金会的非营利捐赠基金让淡马锡基金会在新加坡、亚洲及其他地区搭建人脉桥梁、帮扶社群、保护地球和增强能力。

淡马锡多年来设立了多项捐赠基金,包括为社群谋福祉的23项非营利公益捐赠基金。至今,淡马锡基金会已在新加坡和亚洲惠及超过150万人。

2020年是史无前例的一年,冠病疫情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民生带来冲击。淡马锡担当己任,竭力驰援受冠病疫情影响的群体。

自2003年起,淡马锡把高于经风险调整后资金成本的部分正回报,用来造福社群。我们将一部分尚未捐赠的专用基金,用于五大关键领域的抗疫行动:检测与诊断技术、遏制疫情蔓延与接触追踪、护理与治疗方案、防护与保障举措,以及物资驰援。

淡马锡基金会已在新加坡和亚洲惠及超过150万人。

我们灵活适应和预测新的需要,就如前哨侦查员及物资供应助手一样,辅助政府及社群的重点工作。疫情暴发初期,我们评估当时和后续潜在的物资短缺问题,确保基本物资供应,其中包括诊断和医疗设备等。

其中一个例子是我们为医疗和医院合作伙伴提供支持,以检测和验证拭子及深喉唾液检测试剂盒的有效性、验证检测流程、提高实验室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并将研究结果与政府部门分享,协助社群取得这些产品。

我们引进更新的检测试剂盒,提高检测能力,加快检测速度,让检测更高效、费用更实惠,从而提高我们遏制冠病疫情蔓延的机率。新颖的解决方案包括了废水采样、呼吸测试和快速核酸检测等。

检测方面的其他举措包括在全球拭子短缺的情况下,赞助简便的3D打印拭子,以及扩大基于核酸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的检测试剂盒的生产规模。

为保障社群安全,我们和淡马锡基金会及合作伙伴携手开展数个“未雨绸缪(Stay Prepared)倡议。迄今,我们已向新加坡居民派发超过3,000万只可重复使用的抗菌口罩,并在全岛多个地点设置自动发放机,方便居民领取口罩,其中一个地点是“淡马锡店屋(Temasek Shophouse)”,这个发挥社会影响力的中心,位于乌节路受保留建筑物里。

我们已向新加坡居民派发超过3,000万只可重复使用的抗菌口罩。

在新加坡,随着本地疫情暴发情况趋缓,淡马锡转而支持经济活动安全重启的相关举措。

高效、快速且准确的接触追踪对抗疫努力至关重要。淡马锡资助数个倡议,其中之一是由我们的投资组合公司D’Crypt开发的接触追踪解决方案。他们开发的“蓝色通行证(Blue Pass)”让企业快速追踪和识别确诊病患的密切接触者,并且能追踪广至三代的接触者。截至2021年2月底,超过83.5万个“蓝色通行证”已被派发,其中大部分派发给了在客工宿舍、工地、人群密度大的场所以及安全要求高的生产设施等场地的住户和员工。

我们支援大规模检测工作,以便尽快发现在新加坡及边境地区的冠病感染情况。2020年9月,淡马锡基金会资助了一项跨机构的大规模社区冠病筛查检测试点计划,重点检测每天需与不同人群接触的工作者,并在一天内快速获取检测结果。这些潜在的超级传播者包括食阁摊贩、清洁工、零售员工、超市收银员、送餐员及市镇会员工,他们的工作地点是受欢迎、人流量大的区域。

即使在我们借助科技、创新与合作网络来保护新加坡社群的安全时,我们也明白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

早期的驰援举措包括在病毒传播蔓延的区域,向医院捐赠诊断试剂盒、医用呼吸机和物资。

总的来说,向区域及其他地区捐赠的物资种类很多:从供检测和诊断之用的PCR诊断试剂盒和PCR实验室检测设备,到各种社区和医疗级别的个人防护设备(PPE);从医用外科口罩、防护服,到与供氧相关全套治疗设备;从制氧机到高端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人工肺”)等等。

我们很高兴有机会与区域合作伙伴合作,资助测试盒的试验与其他抗击疫情倡议。

最近,冠病的变异毒株德尔塔(Delta)在十多个国家出现,正是这种变异毒株导致印度再次遭受冠病“海啸”侵袭,每日确诊病例曾达40万例以上的高峰,医院不胜负荷。对大量氧气供应的迫切需求生死攸关。淡马锡捐赠了制氧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血氧仪和呼吸机,同时与其他共同赞助方齐心协力,持续增援。

我们搭建区域及世界间的联系,连点成线,运送物资到印度,包括安排装运液态氧大型低温储罐的供应、物流和交付,通过印度空军运输机运回印度。在非政府的合作方面,我们帮助印度境内外的合作伙伴与值得信赖的中国医疗设备供应商取得联系。这样的举措就确保优先生产制氧机以运送到印度迫切需要的地点,尤其是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

淡马锡基金会和新加坡航空公司共同为世界粮食计划署资助航班,向亚太各区域各地运送基本物资。世界粮食计划署扮演了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后勤物资部门的角色,向抗击疫情中有需求的地方提供后勤支持。

去年,巴西的冠病疫情恶化,成为全球报告病例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巴西疫情第一波严重暴发时,我们通过投资组合公司与合作伙伴及巴西当地非政府组织合作,很快确认了援助方案和最亟需帮助的社群。淡马锡的员工采购了医用外科口罩、呼吸机和制氧机,送往巴西逾40家医院。

迄今为止,淡马锡基金会已向新加坡之外约40个国家捐助了抗疫物资,包括可进行超过100万次检测的PCR诊断试剂盒、超过20台PCR检测机以加强实验室检测能力与检测量;超过3万多台供氧设备和重症监护室级别的呼吸机以及高端的体外膜肺氧合(ECMO,“人工肺”),为冠病患者提供挽救生命的氧气。此外,基金会还向医护人员和一线工作人员捐赠超过2,700万只医用外科、N95和KN95口罩,向社群发放约2,300万只可重复使用口罩以及一些防护服,保护他们免受感染。

美好世界的承诺

财务监督与治理

淡马锡信托基金会由淡马锡控股在2007年成立,是公益捐赠资产与基金的管护者,旨在谋求可持续的资金,以保障社群的长期福祉和安全,接受来自淡马锡和其他捐赠方的资金。

淡马锡信托基金会对淡马锡资助的23项公益捐赠基金提供财务监督与治理。这些基金用来资助淡马锡非营利生态系统,包括淡马锡基金会亚洲尽责治理研究院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

淡马锡提供的捐赠资金会逐渐取用,或用于淡马锡信托基金会对重大项目的大额资助。针对后者,当发放金额超过我们捐赠资金的10%时,淡马锡信托基金会需要获得淡马锡作为捐赠资助人的批准。

财务管理之外,淡马锡信托基金会也敢为人先,致力为亚洲公益事业开辟新路径。

一般而言,淡马锡信托基金会每年发放捐赠本金的4%,以此为稳定且可持续的基准线,为我们的非营利生态系统提供可预见的多年期资金来源,以推进各项计划,搭建人脉桥梁、帮扶社群、保护地球和增强能力。此外,淡马锡信托基金会可自主发放淡马锡捐赠基金至多10%的比例。

财务管理之外,淡马锡信托基金会也敢为人先,致力为亚洲公益事业开辟新路径。

在冠病疫情期间,淡马锡信托基金会设立了oscar@sg基金,支持民间善举,以满足受疫情影响的新加坡弱势社群需求。这些自助倡议与oscar@sg的“有担当、可持续、给关爱、强保障和持坚韧”的价值观一脉相承,构建具有守望相助(gotong royong)精神的包容社会。

oscar@sg基金支持民间善举,以满足受疫情影响的新加坡弱势社群需求。

由淡马锡信托基金会管理的“淡马锡店屋”,作为发挥社会影响力的中心,致力于鼓励、提升、推动向善向好的倡议。在实施冠病疫情阻断措施前,“淡马锡店屋”举办了超过50场活动,包括可持续发展和心理健康的相关研讨会。

oscar@sg基金支持民间善举,以满足受疫情影响的新加坡弱势社群需求。

2021年5月,淡马锡信托基金会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倡议——可持续发展目标影响力(SDG Impact)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该倡议聚焦于为亚洲投资者和企业提供实践可持续发展的见解和指导工具,以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这是淡马锡信托基金会影响力投资之旅的延续,这段旅程开端于2019年推出的ABC World Asia,是一个致力在亚洲进行影响力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

淡马锡基金会

淡马锡基金会资助广泛多元的项目,旨在增强社会韧性、促进国际交流、提升区域能力,推动科学发展和保护地球。

增强社会韧性 帮扶生命

无论在新加坡国内外,淡马锡基金会助力建设更具韧性、更和谐、更包容的社会。

这些项目以成果为导向,旨在帮助个人积极和充实地生活,建立幸福家庭和推动社群发展,特别是关注弱势家庭及他们的子女,从而巩固社会凝聚力。

基金会开展试点和研究项目,资助发扬文化、关注历史遗产和推广价值观的项目,造福世代。

促进国际交流 提升区域能力

淡马锡基金会搭建人脉桥梁,推动合作对话,促进相互了解,并建立更为包容的世界观。

这些项目也提升了医疗保健、教育、公共管理、城市管理及灾害应对等领域的能力,让区域内乃至亚洲更广大社群的参与者共聚一堂,分享心得及最佳实践经验。

推动科学发展 保护地球 塑造可持续发展的世界

淡马锡基金会倡导可持续发展,支持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研究和教育。

基金会为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发展项目提供早期资助,这些项目通过在全球范围争取资金,提升宜居水平。一些往年“宜居挑战赛”的获胜者,如今已成长为初创企业,并获得多轮创业融资。

其他项目则提升研究能力,并促进各方在医疗保健、教育、气候变化、野生动物保护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跨界合作。

万礼自然生态基金会

去年12月,淡马锡与万礼生态园控股公司(Mandai Park Holdings)成立了非营利公益机构万礼自然生态基金会,致力于推进亚洲的自然保护及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

以自然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包括:减缓气候变化、防止物种灭绝和保护生物栖息地等方面的努力。

万礼自然生态基金会致力于建立健康生态系统和充满活力的社群,在新加坡及飞速发展的亚洲,实现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共生共荣。

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

淡马锡生命科学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旨在利用生命科学改善生活。实验室拥有近200名研究人员,从事生物分子科学研究与应用,旨在造福亚洲及更广泛地区的民众。